茅盾文学奖得主徐则臣携力作《北上》北师大昌平附校
日期:2023-11-06  发布人:lijunliang12345  浏览量:0 打印本文


   2023年11月3日下午,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学校“风逸文学奖”名家进校园暨北京师范大学语文学科共同体“木铎金声讲坛”首场讲座在北京师范大学昌平附属学校隆重开讲。茅盾文学奖获得者、《人民文学》副主编徐则臣老师应邀为北京师范大学基础教育学校师生做专题讲座,北京师范大学基础教育发展管理部党总支书记、部长严帅,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党委书记周云磊等领导与我校师生一同在主会场参加活动。

 

微信图片_20231108082433.png

 

“做作家是一件非常偶然的事儿”

 

微信图片_20231108082531.jpg

 

   “对很多同学来说,其实作家讲什么也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个人往这儿一坐,让大家感觉一下,原来就这么一个普通的人,也能成为作家。”坐在主席台上的徐则臣老师由此开启了他的讲述。

   他讲了在写作路上摸爬滚打,鼻青脸肿的一些经历;讲了从上学时不喜欢写作文到后来成为作家的过程;讲了小时候想成为“卡车司机”的梦想和初一时读《围城》后的心理转变。他说,“我想在这地方跟大家聊一聊,大家可能会放松一下。”这位心平气和却充满力量,智慧过人却低调谦和的名师大家,用他成长的故事串联出一条清晰的写作生命线,让人在不知不觉中沉浸在他的世界之中,沉浸在作家的世界中。

   徐则臣老师说,“做作家是一件非常偶然的事儿,但成为作家绝非偶然”。成为作家的根本动力是 “对世界的热爱”,是描述世界、自我表达、探究答案的欲望。成为作家还要有“天时、地利、人和”的因素。接着,他从多个方面阐述了如何“成为作家”。

 

“丰富的世界可以通过阅读来获得”

“我们每个人的认知是有限的,丰富的世界可以通过阅读来获得。”他以文学著作、名家经典举例告诉我们,每部作品,每个作家都有对世界的命名和表达的能力。马尔克斯和海明威看世界的角度,莫言、余华、苏童对时代的看法,鲁迅“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的独特表达都会丰富我们的表达方式。马致远的“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告诉我们,原来一连串的名词直接放到一起竟然可以如此优美。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不仅描绘了大漠的雄浑景色还写出了诗人的唯美情怀。他用技进乎道,游刃有余的表达方式引发我们思考如何找到更加别致,更加适合语境的表述。“莫言想知道年轻人如何看待这个世界,所以还在坚持阅读年轻人的作品;余华从《西游记》二郎神杨戬和孙悟空斗智斗勇惟妙惟肖的故事中,告诉我们“文学里面有学问,需要认真的揣摩。”他说,我们需要用阅读补全我们欠缺的知识,从而刺激自己的想象,激发自我的灵感。

 

“重要的就是要热爱生命”

 

   徐臣则老师生动的讲述多次让现场的听众动容。他说,在《北上》中“胡念之跪在母亲床前,揪心之痛尚未平息:眼看着母亲一寸寸死去而他无可奈何,他觉得自己就是死神的同谋”的这段情节常常让读者泪流满面。能写出如此生动的情节是从奶奶去世的亲身体会中汲取了“体温一点点消失,生命一点点流逝的”的真实情感。正是这种真实的生命体验唤醒了读者的情感共鸣。

   他还讲述了小时候放牛犊的真实经历。自己养的小牛犊找不到母牛时眼泪汪汪的眼睛让他体会到了生命的真谛。“好的文学是从场景中发现并感受,我们既要触及我们的城市生活——高楼大厦、咖啡馆、钢筋水泥混凝土,也要触及‘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的乡村生活。而这些恰恰让我们的文学变得更有弹性,变得更加的丰润与开阔,实现天人合一。”

 

“持续写下去的意志力”

 

   作为写了二十六年的“老”作家,记者经常会问,是什么支撑他一直写下去的。“写了这么多年以后,你的才华已经真的是不重要了。重要的是我刚才说的。对这个世界的好奇。以及持续写下去的意志力。”徐则臣认为,生活经验的累积,与生命的接触以及对世界丰富性的探究会让人产生持续写作的动力。相反,躺平的状态,无所谓的心态会让你丧失写作的斗志。他强调,“持续写作,需要有代入感,要有情感的注入,要有情感的共鸣,需要一步一个脚印的专注,要保证会做的一定要做好,更要久久为功。”

 

“还要有冒险精神”

   讲座中,徐则臣老师提到一些功成名就的作家,可能会开始进入自己的舒适区。把舒适区做好就可以保证他的名声。例如杰罗姆·大卫·塞林格在写完《麦田里的守望者》后,因为过度的担心口碑和评价而丧失了写作的动力;墨西哥作家胡安·鲁尔福因为叔叔的去世而丧失了写作的灵感。

   相反,莫言老师在得到诺贝尔文学奖之后却更加的具备冒险精神,不断地突破自己,与时俱进,敢于尝试。他具备“可持续发展的能力”,这种能力跟阅读的积累,生命的理解,对意志力的激发息息相关。所以,“不要担心自己出错,成不成为作家不重要,而是要为成为自己心中的那个人而不断地努力。

“成为作家很容易”

 

微信图片_20231108082758.jpg

 

   讲述结束后,徐老师跟同学们进行了热情互动。他教同学们如何克服写作畏难情绪,如何转变写作方式,如何培养写作习惯等。最后,一个小学生问到:“怎么用一句话概括您今天讲座的内容?”徐老师略一思索后回答道:“一句话就是,成为作家很容易。”简洁的话语中满是对学生的信心和期待。

 

微信图片_20231108082823.jpg

 

   学生感言:

   今天的讲座使我受益匪浅,其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徐老师讲的如何写好作文。徐老师形象的将其比喻为水龙头,如果一味的按照固定模式去写,那么将永远也写不出好文章,写好文章应该有发散性思维,有自己的理解。就像我在初中时写作文,总是参考作文书上的格式,写出来的作文生硬冰冷,分数也不高。后来我摆脱了格式的束缚,按自己的想法去写,果然生动了许多,灵感就像水龙头里的水源源不断。

   通过这次讲座让我明白了在写作时,在基于一定格式的同时,还要有自己的思路和想法,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妙笔生花。

高一1班 王硕博

   今天听了徐老师的讲座,我收获很多。前人的路是脚印,是为我们提供的模板,也在为我们指引前进的方向。追寻名人作家的最后,只有能写出自己的独特文字才算不虚此行。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我会更加认真学习他人的优秀作品和经验,在模仿中做出自己的风格风采。

高二2班 沈佳琳

   能够近距离和徐老师交流,感觉非常的激动,这一经历一定会让我铭记终生的。

高一3班 万懿萱

 

    大水汤汤,溯流北上;运河不止,步履不歇。深秋的北师大昌平附校如同诗画般美丽。红叶舞动,演绎着生命的绚烂;山楂紫红,展示着成熟的饱满。励耘讲堂的这场“思想”盛宴在经久不息的掌声中缓缓结束。据悉,本场讲座是在北京师范大学基础教育发展管理部、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的大力支持下进行的北京师范大学基础教育学校“风逸文学奖”名家进校园暨北师大语文学科共同体“木铎金声讲坛”的首场讲座。活动由北师大文学院党委书记周云磊主持。

 

微信图片_20231108083104.jpg

 

微信图片_20231108083120.jpg

 

   北师大基础教育发展管理部严帅部长表示,“本次讲座邀请茅盾文学奖获得者、《人民文学》杂志副主编徐则臣老师走进昌平附校,带来讲座《成为作家》,目的就是引领附校师生走入作家成长与创作生活,通过互动交流,激发青少年对文学创作的兴趣与热情。希望通过高等教育和基础教育的互联互通,为人才培养提供更多的可能和参考,为各个学校文学爱好者搭建展示教育的平台,也为师生创造和知名作家交流研讨的机会,打造一个具有北京师范大学特色和影响力的青少年的文学教育平台。”

 

微信图片_20231108083138.jpg

 

   正如我校党委书记、校长王鹏飞在致辞中所言,“能够携带获奖力作《北上》昌平,筑台开讲,传播文学星火——这是送给我校建校十周年最丰厚的礼物,必将成为我校文学教育路程上熠熠生辉的里程碑。徐老师的著作《北上》题记引述了这样一句话‘过去的时光仍持续在今日的时光内部嘀答作响’,它生动地向我们启迪着文学对人生的深刻意义。我们生活在此时此刻,然而文学将把每一个人关联进无限的历史。”

 

微信图片_20231108083201.jpg

 

微信图片_20231108083228.jpg

 

微信图片_20231108083232.jpg

 

 

 

 

 

核发:lijunliang12345 点击数:0 收藏本页